第639章 忠孝 (求订阅、月票)-《我有一卷鬼神图录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以忠孝自持,得清净不染,道由心悟。

    不拘智愚,不求资质,不假外物。

    换句话说,傻子都能修行。

    智慧难得,但忠孝,看起来人人都可以。

    可事实上,忠孝之人,可能比智慧之人更难求。

    那不是一时一地,表面装成忠臣孝子而已。

    一世忠孝,奉为圭臬,世间几人能做到?

    江舟自问是做不到的。

    别说是对一个不相关的人忠,即便是在彼世的亲生父母,他有时候也会觉得烦,难以做到事事尊从。

    这也是彼世之人的通病。

    世风日下,礼崩乐坏,在这种甚至被打为“封建余毒”的忠孝表现上,反不如此世中人。

    不过,以江舟所见,纵然是净明道中人,也未必能人人做到。

    江舟也并不全然认为此经上所言都是对的。

    就算是净明道,虽讲忠孝,却不论“事君”、“事亲”。

    为了保持“不触不染”之境,仍然和那些仙门一样,选择了入山做“隐士”,而非与儒门一般,入世入朝,事君治国。

    在这部《净明经》中,也充斥着一种思想——若要修行,便需入山炼形修心。

    江舟历世虽浅,但彼世古今智慧所聚,也并不下于此间。

    就入山隐世而言,老庄留下的智慧更令他有认同感。

    《庄子》有言:隐故不自隐。古之所谓隐士者,非伏其身而弗见也,非闭其言而不出也,非藏其知而不发也,时命大谬也。当时命而大行乎天下,则反一无迹;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,则深根宁极而待:此存身之道也。

    说的便是所谓隐士,并不是为了隐伏身形、深藏才智,只是顺应自然而行于天下。

    在自己所处之境而返璞归真,巍然自持,贫富皆可安。

    这才是隐士的存身之道。

    所谓小隐于山,中隐于市,大隐于朝。

    越是喧嚣之处,越能隐伏不显,便离大道越近。

    尽管此经有与己不合合之处,但经过几日研讨参悟,江舟发现此经对自己还是有很大帮助。

    或许是能自己元神大法更进一步的关键。

    所以,他有心参修净明法。

    太智老道说这经书是净明道根本,倒不是夸口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