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章 武人弄墨-《片段人生:开局四合院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连他听了几遍,都能跟着背出好些来。

    这也是他为什么让长子商升过去帮忙的原因。

    这是这个儿子憨直太过,只知道干活,连偷师都不会。

    若是能砌壁刻书,村里的人都能跟学习。

    而且听商榷的意思,以后还会篆刻其他蒙文,供学生描绘。

    那石壁砌在院外,也不背人,谁都能去看,去记。

    看得久了岂不是人人都能识得几个字了?

    对此里正是百分之百的支持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差役是下午到的,没骑马,徒步而至。

    来的有三人,先去了里正家里。

    又在里正的陪同下到了商榷的家。

    商榷买田的事,已提前告知了里正,昨天进县城只是固定流程而已。

    三人中有一人不是差役打扮,而是一身的长衫,看着到像是个掌权的。

    他们进院时,商榷正在给学生上课,来人也没有打扰。

    顾里带着两个差役圈地去了。

    小用本想请里正和那长衫男子去西厢喝茶,他们也推拒了。

    二人就站在院子里听商榷讲学。

    不过几十亩地,又不涉及旁人田产。

    加之人口稀疏,村里荒地不少,顾里又早得了吩咐并不强求要什么上等水田,所以两柱香的时间几人就回来。

    顾里把方才圈定田地的契籍交给小用。

    一名差役走上前来对那长衫男子说了些什么。

    长衫男子轻轻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又过了一柱香的时间,屋里有杂音传出来。

    小用知道这是商榷讲学结束了,就敲了两下房门。

    一会儿,卢平打开了房门,见院子里多了些人不由抿了一下嘴。

    不高兴地瞪了小用一眼,回身请商榷去了。

    不一会儿,商榷走了出来。

    看清院子里的来人,立即整衣拱手,“学生见过县台大人。”

    卢平这才知道来的人是县令,也赶紧跟着拱手施礼。

    县令到不以为意,挥手免礼。

    商榷请县令和里正进正堂说话,小用则要招呼两名差役去西厢房用茶,被拒绝了。

    里正也以家中有事为由推拒了,向县令请辞。

    县令也知他是避嫌,没有为难就同意了。

    顾刘氏知道来的是县令,上茶时都战战兢兢地。

    商榷见这架势心知来者不善,就挥手让她下去,说道:“这里不用伺候”。

    等县令入坐主位,商榷才坐在下位敬陪。

    县令道:“方才听你讲学,内容很是有趣,听里正讲是你自己编纂的?”

    商榷回道:“回大人,学生所讲之《三字经》,确是学生根据《字义》、《国礼》等典籍编纂的。”

    县令点点头,拿起茶杯喝了一口,神情一顿。

    垂眼看了一眼杯里的茶水,又不动声色地道:“听说你还想在村里择地砌壁篆刻此文?”

    商榷抬头看去,看不出他是喜是怒,思绪转了转,低头认错,“是学生莽撞了。”

    县令却轻笑了一声,“这是好事。”

    商榷刚松了一口气,就听县令接道说道:“只是……示文于众,就不怕乱了贫贱尊卑吗?”

    商榷放松下来的精神又再次提了起来,不由暗骂自己得势猖狂,不知深浅,仗着自己多学了点东西就想改变现状,无视阶级。

    全然忘记了,此时文字典籍都还掌握在世家的手里。

    虽有科举,但贫家子弟大多止步于秀才,能得荐牌入考举人的少之又少。

    能入朝为官的,更是凤毛麟角。

    正因为权利还握在贵族手里,这世界的科举制度才能没有阻碍的推行。

    可若是示文于众,人人都能识字学文,那世家的权利早晚会被削减、取代。

    公子桓他们也只是答应在府学宣扬,帮他取得具名文书,并无公之于众的意思。

    想明白了这些,商榷的额角不由得渗出细汗,知道自己这是犯了大忌讳了。

    商榷离坐,跪俯在地,“学生鲁莽,请县台大人恕罪。”

    小用安顿好差役就要回正屋,却被差役说话拌住。

    县令问道:“你家中的《字义》从何而来?”

    商榷老实回答:“起先是学生父亲默篆的,后经学生修篆而成。”

    “不想本官辖境内竟出了你们父子这对大才”,县令笑了起来,“起来吧,跪着实在难看。”

    (本章完)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