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四章:文道刊载双鸣州-《大夏读书人》
第(3/3)页
“一个月内双鸣州!圣人之姿!圣人之姿啊! ”
“什么一个月内,这诗可是科举当天所作!距离那一句‘清水出芙蓉,天然去雕饰’才不过三天而已!!三天内双鸣州!”
对于读书人来说,三天两篇鸣州级的诗,那绝对是不可想象的。
“天人之才!”
“圣人之姿!”
“此子日后必定封圣!”
大唐文道在这一日,得天下读书人发出无数感慨。
战诗不易得,更何况知道是鸣州级的诗后,更不敢想象一首鸣州级的战诗能在童生科举考试中出现,他们不敢奢求。
但这一首相思,究竟是怎样的妙,能抵达鸣州级!
“红豆生南国,春来发几枝。”
“愿君多采撷,此物最相思。”
鸣州诗之所以被称之为鸣州,是因为这种诗很容易引起共鸣。
都不用特别懂得儒学的人,哪怕是武夫,也能在听到鸣州诗词后,一拍大腿叫着卧槽!牛逼!
而观览文道的读书人,常年接受艺术气息的熏陶,如何能不一眼看透其中妙处?
“此诗写相思,却全篇不离红豆,正用红豆的相思子之名以关合相思之情。首句写红豆产地;次句以“发几枝”一问,语极朴实,而又极富形象性,设问自然,则暗逗情怀;三句寄意友人“多采撷”,言在此而意在彼;末句点明其相思属性,且用一“最”字推达极致,则“多采撷”的理由自见,而自身所寄之意亦深含其中。全诗极为明快,却又委婉含蓄,语浅而情深。”
现场一位举人当即对此‘相思’一番推崇起来。
学无前后,达者为先!
只针对于诗词文章而言,不管是举人还是大学士,对于能出县及以上的诗,哪怕是童生所作,他们也会推崇。
毕竟他们推崇的是诗,又不是认原作者当祖宗,不掉块肉。
“谁可领悟此篇相思?为大家一展其中效用?”
书铺当前,无一人应答。
“可有一人?”有人再次高声询问。
仍旧是无一人上前。
人人皆是读书人,可却无一人敢在当众去参悟‘相思’。
众人有些失望,在场有不少儒家八品秀才,作诗不如一名新晋童生便罢了,如今连领悟其中真谛都难以做到,实在是羞煞旁人!
鸣州诗词,又岂是那么容易领悟。
最终有人轻声喟叹一句:“文道刊载三天双鸣州!人族儒道扎根之处,李星云的名字将会传扬出去。”
“他李星云在不久之后怕是会被长安各大书院争抢。我等与他的差距会在不久后被拉开,吾不如他。”
众人心思复杂,出了一位圣人之姿的儒生,本该是天下读书人的喜事。
可顾及自身,却有深深的失落感。
wap.
/107/107139/27848747.html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