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六十三章 谁在乎你吃了几碗粉?!-《朕真的不务正业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哭驾,是南巡路上的另外一个传统节目,历史悠久,从秦始皇巡视天下就已经有了。

    之所以说是节目,就是有人安排了这些喊冤的人,跑到皇帝大驾前哭诉自己的冤情,很多时候都是地方官员为了满足出巡皇帝那旺盛的正义心,专门准备一些不是很严重的冤案,让皇帝伸张正义。

    哭驾为皇帝提供足够的情绪价值,而且大多数情况,都是地方官员,用小错掩盖大错,主动暴露一些小问题,让出巡的皇帝看不清楚地方真正的矛盾。

    把水搅浑,也是贱儒惯用伎俩。

    “真的假的?”朱翊钧坐在了太师椅上,询问冯保这个老戏骨,这哭驾的真伪,作为影帝,冯保完全可以分辨出来。

    “真的,是京城西土城来的,跑了一天一夜,这些遮奢户跑来喊冤来了。”冯保解释了下这次哭驾的原因,西土城遮奢户被潞王朱翊镠给抢了。

    一家五万银,不给就抄家,这混世魔王说到做到,现在西土城遮奢户们要么派了自己家的儿子,要么亲自来到了天津州。

    请求皇帝陛下主持公道!

    河间府知府张又新是很想进步的,大抵是为了配合皇帝旺盛的正义心,张又新安排了点冤案哭驾,本来君圣臣贤的剧本都写好了,但是张又新安排的人,没挤进去,哭的人太多了。

    迁徙富户充实京畿,西土城有三千四百户富户,这次摆流水席的大约有七十二家,这就是三百六十万银。

    “这银子送哪儿了?”朱翊钧好奇朱翊镠抢劫银子的去处,朱翊镠不缺钱,他想要什么,只要不过分,甚至不需要李太后出面,朱翊钧就会给,李太后的确宠溺潞王,但皇帝对潞王那也是相当的纵容。

    冯保俯首说道:“内帑。”

    “嘿这小子,还以为都搬他潞王府呢。”朱翊钧再次露出了一个笑容。

    “殿下说,陛下从小没缺过他的用度,缺什么说话就是,送内帑,正好补贴开封至嘉峪关驰道的亏空。”冯保解释了下,这样一来,西土城遮奢户就成了开封嘉峪关驰道的赞助商。

    虽然他们是被迫的。

    “诉求是什么?难道是让朕还钱?那想都不要想。”朱翊钧嗤笑一声说道:“朕可是大老抠,这可是他们说的,朕节俭点也被他们说的那么难听,什么笼络人心之小道耳,说朕是装的。”

    “退钱是不可能退钱的。”

    “那倒不是。”冯保笑着说道:“他们想着,马上要修建的开封到嘉峪关的驰道,能不能立块碑,写上他们的名字,如果能冠名就更好了。”

    大明第一条驰道是从西山煤局到西直门煤市口,第二条驰道是从京师过蓟州到山海关,这第二条驰道是王崇古自己掏腰包修的,这条驰道名叫崇!古!驰!道!

    皇帝亲笔御笔立碑铭记,王崇古恨不得一天去看八回,后来哪怕是不去了,但每年都要派人去清扫。

    钱进了貔貅的肚子,那是不可能吐出来的,而且朱翊镠的理由极为正当,谋逆,皇帝南巡离开了京师,不哭也就罢了,还敢摆流水席,还敢请百艺?!这不是大逆之徒是什么?

    西土城遮奢户也不指望这笔钱能还回来,既然花了钱,讨块碑,也算是捞一点好名声。

    “想都别想!”王崇古立刻反对,而且颇为急切的说道:“陛下,驰道一里不修,但就是想把陛下修的驰道据为己有啊,现在他们想立碑,日后他们就想干什么?!肯定想把驰道划拉到自己手里去!”

    “陛下,绝对不能立碑!”

    王崇古,顶级儒生,他一开口,就是上纲上线,一顶遮奢户觊觎朝廷公产、祖宗基业的高帽子就扣了出去,主打一个危言耸听。

    这番言论,直接就把张居正给气笑了,这话,看起来极为合理,但想要把驰道划拉到自己手里,那得天时地利人和,而且开封到嘉峪关这段驰道,很难赚钱,划拉到自己手里养护吗?

    王崇古就是为了维护自己冠名驰道立碑铭记的唯一性,这可是他最能拿得出手的功绩之一。

    “依次辅所言。”朱翊钧看着王崇古急的团团转,也没有故作玄虚,直接答应了下来,他解释道:“罚款就是罚款,一厘银都不肯捐,还让朕给他们立碑?”

    “一概不见,统统赶走。”

    休假就是休假,他们的诉求无法满足,朱翊钧也懒得见,谁罚的钱,找谁说理去,去找朱翊镠说去!

    朱翊钧登高望远,看向了天津州,天津州没有城墙,原先天津卫的土坯城墙尽数拆除,京堂到天津为一条商路、山海关到天津、天津去往密州、去往济南,一共四条商路,向着天边而去,在加上隐隐约约在薄雾蔼蔼中可以看到的运河,构成了天津的交通网。

    这里是南北货物周转的枢纽,同样也是京师面对海洋的门户,即便是初春,商队依旧是络绎不绝。

    整个天津州,在清晨黎明的照耀下醒了过来,商队络绎不绝,北方来的皮草、山参、野货,西边来的煤炭、毛呢、碱面,在天津周转后,向着南方而去,天津州外渤海湾已经开始解冻,但还不能行船。

    “四通八达。”朱翊钧拍了拍栏杆,吐了口热气,二月的早晨还是很冷。

    “先生,大明百姓真的很勤劳,你看,这些商队,怕是日夜不歇,这些货物,都是他们双手制作出来的,宁远侯回来的时候,给朕带了几张虎皮,朕就动心起念,想自己硝制一张皮草来。”

    “没做成,那个刮油脂的刀,朕都不会用。”朱翊钧说起了自己不自量力的糗事。

    他本来打算亲自动手硝制一张狐皮,给王夭灼做个坎肩,结果没做出来,只好买了一张,他去到工坊,连那个刮皮草上油脂的刀,都不会用。

    油脂刮下来可以做成胰子,就是洗衣服用的,添加一点点白土洗干净,再加点花料还有香味儿。

    劳动人民从来不缺乏智慧,尤其是白银变得充足,有了需求之后,各种各样的商品开始出现。

    钱荒,的确是阻拦大明发展的一道枷锁。

    “真好。”朱翊钧笑的阳光灿烂,和朝阳一样的热烈。

    他看着清晨醒来的天津,看着来往的商队,看着摩肩擦踵的人群,看着鳞次栉比的街道,看着卖早食的货郎,看着热气腾腾的天津包子,看着海河消冻,心情格外的舒畅。

    他记得上一次到天津观看阅舰式,就看到了运河之上首尾相连的运煤船,那时候,朱翊钧就那么看了好久好久,觉得自己这些年,没白干。

    这种感觉,越发的清晰。

    朱翊钧现在看着清晨中醒来的天津,更加觉得自己这十二年如一日,再多的辛苦都是值得,就像是农户在夏秋收获粮食一样,还有什么,能比亲眼看到自己努力有了成果,更加令人欣慰的事儿?

    这也是张居正坚决支持南巡的最大原因,文章再多再多的花团锦簇,都不及这一眼来的肯定。

    人在人生的路上,会迷茫,会困惑,会怀疑,会不知道要不要走下去,因为不知道自己做的有没有用,知行的矛盾就会产生,进而懈怠,再坚毅的人,在这种心魔之下,都会迷失。

    陛下是个活生生的人,不是个机器,万历维新十二年,到底有没有成果,陛下必须要亲眼目睹这大好河山,才会爱的更加深沉,心中的迷茫才会消散,才会变得更加坚毅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