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哎,早知道宋家家底这么厚,三大件都是成双的买,这招赘上门也不是不可以。 不少妇女心里头动了念头,自家侄子外甥,一家好几个兄弟,娶媳妇困难的那种,入赘到宋家条件有什么不好的?顶多也就是背后被人说几句,这哪有实实在在的好日子能比的。 *** 宋书玉看到院子里的自行车和缝纫机很纳闷,问谢铮:“你上哪儿弄的额外的工业券?” 谢铮说:“缝纫机要的工业券不是很多,只要八张。鲁斌不是打算跟齐春丽结婚吗?他们家里给他准备了一些工业券,但现在婚事黄了,这券还有两三个月就过期了,他们也用不着,就给我了。” 宋书玉有些怀疑地看着他,现在普通职工一年就几张工业券,平日里买个锅,买个风扇什么的都要工业券,一年下来也攒不了几张。 能集齐这么多张工业券,鲁家也是费了些力气的。 哪怕鲁斌跟谢铮关系不错,但人家也不可能轻易将这么大把工业券说送就送。即便鲁斌答应,他爹妈也不可能同意。 “你这么看着我做什么?”谢铮摸了摸鼻子,把她往前一推,“来看看缝纫机怎么样?售货员还建议我买了木尺和剪刀,你看看合不合适。” 说完他将缝纫机卸了下来,揭掉蒙在上面的那一层报纸,露出黄色的桌面。缝纫机不用的时候就像一张小桌子,表面非常光滑,打开盖子,将里面的机器拿起来,放平,就变成了缝纫机。 宋书玉特别满意,问道:“自行车和缝纫机一共多少钱?” 工业券她暂时弄不到,只能等以后再想办法还给鲁斌,可钱得算清楚。 谢铮本想蒙混过去,可见宋书玉一脸坚持的样子,知道她的性格,只好道:“自行车170,缝纫机150,这样吧,自行车以后我也要用,咱们俩平摊,一人85块,你再补我25块钱。对了,我今天把布料还给了厂里,王主任说让你下次去他家做客,让他爱人给你做好吃的。” “知道了。”宋书玉直接进屋,很快拿了12张大团结出来,塞给谢铮,“你出工业券,我出钱,这才公平,以后自行车,咱们谁要用就给谁用,万一都要用,那就再去借宋叔家的。” 谢铮无言,只能闷闷地将钱收了起来。 宋书玉有了缝纫机,现在就想试验一下。 她兴致勃勃地拿来尺子,对谢铮说:“我给你做一件背心吧。你站这里,双手举起来,我给你量一下尺寸。” 谢铮由着她摆布,平举两只胳膊。 宋书玉感觉自己才刚刚到他的肩,嘟囔道:“阿铮,你是不是又长高了?去年那会儿我记得我好像在你耳朵下面这个位置,现在就只能到你肩膀了,你再这么长下去,你们知青点的床和被子都不够长了吧。” 谢铮也没量过:“应该不会再长了,我们今年都19岁了。” 这倒是,总不能二十岁还继续长个吧。 宋书玉记下他的尺码后从分好类的袋子里翻出两块同色的棉布,用石膏代替粉笔,在棉布上画线,然后拿起剪刀沿着线剪裁,等裁好后,再打开缝纫机,先给轮子上了一点煤油作为滑润,给针穿上线,拿了一块碎布试了一下,毕竟她很久没亲自做过衣服了,怕手生毁了好好的布料。 找回一点感觉后,宋书玉这才开始将剪裁好的布料放到缝纫机下来,然后一边踩缝纫机,一边轻轻地挪动布料。 十分钟后,一件夏天穿的白色背心就做好了。 宋书玉递给谢铮:“你看看,可以吗?” 谢铮亲眼目睹宋书玉是怎么将两块布剪裁缝制成一件背心的,很是惊讶,接过一看,线头非常美观,跟供销社卖的背心没什么差别。 他冲宋书玉竖起大拇指:“你这手艺不错啊,难怪这么有信心。” “什么不错?阿铮,听说你还买了一辆自行车,你上哪儿弄的工业券?”刘桂芝进门就问。 她还没回家,已经在路上被人拉住问了好几次了。她也不清楚是什么状况,明明昨晚说好只买缝纫机的,今天怎么都买了? 她只能支支吾吾说,都是两个孩子的主意,孩子大了,她也管不了了。 那些人纷纷夸她有福气。 她可不是有福气,生了个这么能干聪明又孝顺的闺女。 当初孩子爸去世时,那些人还天天笑话她守着个丫头片子不肯改嫁,说她没儿子老了要受苦呢,现在看看,他们这些几个儿子的,哪个有她过得开心? 谢铮还是那副说辞:“阿姨,找人弄的,自行车要的券多一点,缝纫机要得不算多,找人凑凑就够了。” “这样啊,还是你能干。你手里的拿的什么?”她抬起下巴问道。 谢铮将背心递给她,眉眼带笑,一副如获至宝的样子:“阿姨你看,书玉给我做的背心,她手艺可真好。” 刘桂芝接过一看,也啧啧称奇:“我闺女真厉害,四队的那个红梅学裁缝,是去红星大队的一个老师傅那里学了一个多月,你这在刺绣厂看了一天就会了,真能干。” “妈,我给你也做一件吧。”宋书玉笑眯眯地拿起尺子说。 刘桂芝高兴地抬起了胳膊,这可是她家闺女做的衣服,以后谁再在背后嚼舌根,说她闺女空有一身的力气,不会做衣服鞋袜的,她就是把新衣服甩给他们看看。 因为都是小块的布料,没有很厚的,宋书玉最后用拼接的方式给刘桂芝做了一件衬衣。上面一半是白色的,下面是黑色的,两块布料斜拼在一起,很有层次感,料子都是同一种,摸起来手感也是一样的。 而且缝合的线头都藏在衣服里面,从外面看是看不出来,相当美观。 刘桂芝一看就喜欢,要不是现在天气太冷,她铁定要现在就换上,出去溜一圈。 最后,宋书玉又给奶奶做了一身蓝色的衣服,因为布料不够的缘故,照样是拼接款,但颜色要稍微深一些,上半部分是深蓝色,下半截用了一款黑蓝色调的碎花布,拼凑起来看起来竟还挺和谐。 苗秀英也很满意,高兴地说:“咱们家书玉真能干,这些布能做不少衣服吧。” 宋书玉却没这个打算,因为布料都比较轻薄,现在做成衣服,拿出去销量可能也不是很好。 她决定先做一些简单的,比如手帕,巴掌大的布就可以做,而且材质不限。亚麻的吸湿性强、亲肤透气,棉布柔和亲肤实用性强,丝绸轻薄柔软光滑,纱布柔软好洗,都各有各的优点。 此外,像内衣内裤背心这类的,一年四季都要穿,不分季节,需求一直很旺盛。 当然更重要的是,这些小东西价格比较便宜,在乡下更好卖一些。 衣服就不一样了,就像给谢铮做的那件背心,在供销社都要卖1.8,不要票,要是女式的背心,会稍微便宜点,也要1.5,衬衣之类得好几块钱一件。 即便这几年的生活比六十年代好一些,花几块钱买一件衣服,很多人还是舍不得的。 不过衣服才是赚钱的大头,最后一晚上,宋书玉还是熬夜到两点多,做了十几件衣服拿出去试试效果。 三天时间,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,宋书玉一直在做手帕、衣服之类的,零零总总做出来好几百件小东西。 宋书玉将这些东西分门别类放在袋子里,准备明天就去赶集。 他们这边都是五天赶一次集,集市上大多都是村民们自己种的蔬菜瓜果粮食,鸡鸭蛋类,还有一些鞋垫布鞋,竹类编织品,高粱秆做的扫帚、鸡毛掸子等等。 但明天不是他们红旗公社的集市,而是隔壁红星公社赶集的日子。 为了方便社员们赶集购买东西,附近几个公社将赶集的日子错开了,这样万一需要什么东西,自己公社的集市日子还没到,也可以去赶其他公社的集。 宋书玉第一次去集市上卖东西,决定还是先从周边几个公社开始卖起。 因为其他公社的人不认识她,卖东西更方便。在本公社到处都是熟人,不到半天功夫就会将她在做买卖的事传遍整个公社。 红星公社在十余里外了,刘桂芝有点不放心:“书玉,你一个人行吗?要不妈跟你一块儿去吧?” “不用,咱们家一个都没上工的,宋叔那边不好办。妈,辛苦你了,等我忙完这阵子,你再请假休息几天。”宋书玉一边喝粥一边说。 刘桂芝轻笑:“辛苦啥,这春天的活又不重,就挖挖地,除除草,丢丢种子,掩土,一天就好几个工分,谁家这时候傻得不上工啊。” 宋书玉点头:“行,累您就休息两天,咱们家不缺那几个工分。你看到了,除了十几件衣服,我这都是小件的东西,其实并不多,这次我一个人去探探路,如果以后生意火爆,我一个人忙不过来,再叫上你去帮忙。” 刘桂芝只好说:“那你要小心点,不管东西卖没卖完,都早点回家。” 宋书玉再次保证:“知道了,妈,我最晚下午就会回来。”因为集市中午就结束了。 刘桂芝这才没说什么。 但等第二天宋书玉出门,她就知道放心得太早了。 她妈是没非要跟着去,但她派了个人啊。 宋书玉看着骑车等在半路上的谢铮,有些无奈:“你真要跟我去吗?” 谢铮笑得有些赖皮:“我今天假都请了,回去也没工分。” 宋书玉突然升起了恶作剧的念头,笑眯眯地瞅着谢铮这张白得让人羡慕的脸:“你自己非要去的,待会儿你可别后悔。”:,,. 第(3/3)页